谢安的介绍
谢安(320年-385年10月12日),字安石。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。东晋著名政治家,名士谢尚的从弟。少以清谈知名,最初屡辞辟命,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,与王羲之、许询等游山玩水,并教育谢家子弟,多次拒绝朝廷辟命。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,方东山再起,任桓温征西司马,此后历任吴兴太守、侍中、吏部尚书、中护军等职。咸安二年(372年)简文帝崩后,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,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。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,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,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。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,被迫前往广陵避祸。太元十年(385年),因病重返回建康,旋即病逝,享年六十六岁,赠太傅、庐陵郡公,谥号文靖。1谢安多才多艺,善行书,通音乐。性情闲雅温和,处事公允明断,不专权树私,不居功自傲,有宰相气度。他治国以儒、道互补;作为高门士族,能顾全大局,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
谢安(320~385)是什么意思
谢安(320~385)**东晋政治家。字安石。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。其家族是流寓江东的北方世家大族。沉静有识鉴,少有名望。屡次谢绝征召,与王羲之、支遁等遨游山水,以音乐诗文自遣 。年逾 40才出仕 ,历任征西大将军桓温司马 、吴兴太守、吏部尚书、中护军 。桓温专擅朝政 ,太和六年(371)废皇帝司马奕为东海王(后改封海西县公),立司马昱为帝(简文帝)。次年简文帝卒,桓温因简文既未禅位于己,又未受命摄政,率大兵入朝将发动政变,慑于谢安等人,未果。司马曜(孝武帝)继位,桓温又求加九锡以准备禅让,谢安等故意拖延 ,至温病死 ,使东晋统治延长了 47年 。桓温死后,孝武帝年幼,谢安累官至侍中,独综朝政,政由安出。谢安为相施政宽和,不以察察为事。为了拱卫京师,培植朝廷军事实力以抗衡长江上游,将北来侨民征募为北府兵,由侄谢玄统率,改变了荆、扬两重镇的均势。前秦攻下梁、益,占领襄阳,又南进徐 、淮
谢安作品 书画名家谢安 谢安代表作 【欣赏 价格 图片 鉴定】
谢安 谢安(320年-385年),字安石,东晋名士、宰相,汉族,浙江绍兴人,祖籍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。大名士谢尚的从弟。 少以清谈知名,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,之后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东山的别墅里期间常与王羲之、孙绰等游山玩水,并且承担着教育谢家子弟的重任。后谢氏家族朝中人物尽数逝去,才东山再起。又成功挫败桓温篡位,并且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,面对前秦的侵略在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,致使前秦一蹶不振,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,战后功名太盛被晋孝武帝猜忌,往广陵避祸。后病死,谥号文靖。因追赠太傅,故后世称其为谢太傅。 谢安多才多艺,善行书,通音乐,对儒、道、佛、玄学均有较高的素养。他治国以儒、道互补;作为高门士族,能顾全大局,这与王敦、桓温之徒形成了鲜明对照。 生卒年:320-385 籍贯:浙江绍兴 创作方向: 书法 现任职务: 河南省美协副主席
大名鼎鼎的谢安的另一面提出言论禁令的第一人
说到谢安,可以算是魏晋名士了。淝水之战他下棋稳,足见其从容。收到好消息后,他仍然保持镇静。但是,这样的性格有一个终生的缺陷。图片来自网络。晋朝乾隆年间,才子裴琦出版了——语林一书,记录了魏晋名士的言论、容止和轶事,开创了以人笔记的风气。“这件事已经广为流传。几年之时,无列传。”在当时可以算是畅销书了。有一天,俞道济拉着谢安的手说:“沛郎说,‘谢安叫沛郎,其实并不邪恶。“他为什么要再喝酒,”郎游云:‘谢知道林,似卑马,略玄而黄,取其雅。“出乎意料的是,一向冷静沉着的谢安在淝水之战中,棋下得稳稳当当,听到捷报时还在悄悄生气;”没有这种事,裴已经为此辞职了!“我是说,我从来没说过这两个字。都是我自己编的姓裴!它愣了一下,然后拿出王迅的经酒垆下赋给谢安看。俞道济想告诉谢安,裴琦的著作不一定都是无中生有。比如语林,王迅写经酒垆下赋。但没想到谢安看完之后更不高兴了,“从0755到79000这里报废了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