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颐和园长廊的资料
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,距北京城区15千米。是利用昆明湖、万寿山为基址,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,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,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,占地约290公顷。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,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,为**四大名园之一,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98年11月被评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。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,占地面积达293公顷,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,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(约220公顷)。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,共有亭、台、楼、阁、廊、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。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: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,以乐寿堂、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,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。也可分为万寿前山、昆明湖、后山后湖三部分。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,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,华丽雄伟,气势磅礴。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,约占全园面积的3/4
颐和园景点介绍和图片
乐寿堂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,原建于乾隆十五年(公元1750年),咸丰十年(公元1860年)被毁,光绪十三年(公元1887年)建。乐寿堂面临昆明湖,背倚万寿山,东达仁寿殿,西接长廊,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。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“乐寿堂”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。庭院中栽植玉兰、西府海棠、牡丹等名贵花木,取“玉堂富贵”之意。排云殿 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,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,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,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。“排云”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,但见金银台”,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,神仙即将露面。从远处望去,排云殿与牌楼、排云门、金水桥、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。 昆明湖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,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,约220公顷。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,烟波淼淼,西望起伏、北望楼阁成群;湖中有一道西堤,堤上桃柳成行
颐和园长廊顶端的繁体字是什么?图片上都看不清楚?
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,搜索相关资料。也可直接点“搜索资料”搜索整个问题。
颐和园长廊有多长?
颐和园长廊全长728米,共273间,有548根柱子。颐和园长廊东起邀月门,西止石丈亭,是**廊建筑中最大、最长、最负盛名的长廊。长廊彩画题材十分广泛,有花鸟、树石、山水、人物等。18世纪中叶,乾隆皇帝(公元1736-1795年在位)曾派宫廷画师到杭州西湖写生,得西湖景546幅,这些湖景被悉数移绘到长廊273间画廊的梁枋上。本世纪60年代,****不仅保留了西湖风景画,还增绘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彩画14000多幅,使长廊成为名副其实的画廊。扩展资料:颐和园清乾隆年间称为“清漪园”。公元1860年(清朝咸丰十年),清漪园与圆明园等著名皇家园囿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。园内数以万计的文物珍藏皆被抢掠一空。公元1886年(清朝光绪十二年),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等其他银两,在清漪园废墟上重新修建并于1888年改园名为颐和园。1900年,颐和园又遭到英、美、德、法、俄、日、意、奥八国联军的野蛮抢掠和破坏,1903年重新修复
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作者简介
易明,1954年出生于上海,祖籍江苏南通,青年时期随家人移居北京。他现从事电子与通信技术工作,并因其对工程技术的深厚兴趣与专业技能,被赋予工程师的称号。然而,易明的生活与职业之外,还有一份特别的热爱——**历史与传统文化。摄影与绘画不仅是他的兴趣所在,更是他表达自我与世界的方式。他热衷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为此,他考取了北京导游资格证书,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与他人分享。易明与颐和园的缘分始于他的童年,那时的他与颐和园为邻,这里不仅成为了他的游乐场,更是他汲取传统文化养分的宝地。颐和园中浓厚的文化氛围,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。**后,他对颐和园古建彩画的兴趣更加浓厚,开始收集与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,对彩画进行深入研究与考证。他不仅拍摄了数千张彩画图片,还运用计算机数码技术对图片进行色彩还原与画面修复,力求将颐和园古建彩画的美完整地呈现出来。易明的学术成果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,他首次编著的《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》和《颐和园谐趣园彩画故事集》等书,为人们揭示了颐和园内晚清绘画名家作品的临摹画,同时也提出了对彩画故事的新见解与更正,丰富了人们对颐和园彩画文化的理解和欣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