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游玄都观》的全诗原文

《游玄都观》唐·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,无人不道看花回。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。一、【译文】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,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,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。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,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。二、【注释】1、紫陌:指京城长安的道路。陌:本是田间小路,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。2、红尘:尘埃,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。3、拂面:迎面、扑面。4、玄都观:北周、隋、唐道观名。原名通道观,在长安南崇业坊。5、刘郎:《幽明录》载,东汉时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,半年后还乡,子孙已历七世。三、【背景】刘禹锡此诗,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──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生活琐事,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。永贞元年(805),即贞元二十一年,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,被贬为朗州司马,到了元和十年(815),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。这首诗,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,由于刺痛了当权者,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

古诗【游玄都观】

古诗《游玄都观》紫陌红尘拂面来,无人不道看花回。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别后栽。《游玄都观》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《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》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,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。此篇诗语讥忿,触怒当权者,作者因此又遭贬逐。【译文】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,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,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。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,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。创作背景永贞元年(805),即贞元二十一年,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,被贬为朗州司马,到了元和十年(815),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。这首诗,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,由于刺痛了当权者,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。官是升了,政治环境却无改善。

游玄都观是谁的诗

作者:汪广洋诗名:游玄都观朝代:明全文:曲江东畔柳丝长,金碧楼台耀夕阳。惆怅种桃人已去,更从何处问刘郎。

刘禹锡 游玄都观的意思

刘禹锡曾与柳宗元等一起参加王叔文变法,失败后与其他八人都被贬到遥远的地方去做地方官。十年后,刘禹锡从朗州调回京都,很是看不惯京城里那些靠阿谀奉承爬上来的谄媚官员,作《游玄都观》诗一首以讽刺之:“紫陌红尘拂面来,无人不道看花回。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。”那些被讽刺的人看到这首诗,定了他一个“诗语讥忿”的罪名,于是刘禹锡又被贬到更远的连州。十四年后,刘禹锡再度回到京城长安,旧事重提,又作了一首《再游玄都观》:“百亩园中半是苔,桃花净尽菜花开。种桃道士归何处,前度刘郎今又来。”此诗颇有“我胡汉三又回来了”的味道。依然如故,不改初衷,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、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。“前度刘郎今又来”的不懈斗争精神,一直为后人敬佩。刘禹锡的诗化为成语:前度刘郎。其不向恶势力妥协,蔑视权贵,决不屈服的精神实在可嘉,但结果又如何呢?过去,人们把眼光都盯在《游玄都观》、《再游玄都观》的战斗性上,很少注目其史诗性

游玄都观的全文

刘禹锡 唐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,无人不道看花回;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。《游玄都观》前两句描写众人看花的盛景。后两句叙事,字面意思很简单:玄都观里众多的桃树,10年前自己还在长安的时候,根本没有,离开长安10年,这些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,而且开花了,引来无数的赏花之客。但是,结合背景仔细推敲,我们会发现字里行间别有的“一番滋味”。因为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而被贬为朗州司马的刘禹锡,贬官10年之后,重新被起用,于元和十年回到长安。由此可以推知,“去”显然指自己被贬官,“去后栽”的桃树,就是指作者被排挤之后提拔起来的趋炎附势的权贵。只有明白这一层,才能明白诗中所蕴含的对朝中权贵的辛辣而轻蔑的讽刺。